茶人匠心,成就巖骨氣韻

茶人匠心,成就巖骨氣韻

14閱讀 2023-11-21 08:49 人物

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,源于漢代,首開烏龍茶制作先河。


所制茶葉味道兼具綠茶的清香、紅茶的甘醇及烏龍茶“巖骨花香”的神韻。


11月17日,央視紀錄頻道播出“閩人智慧”系列人文紀錄片《智在匠心》第八集,帶你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國英。


巖骨氣韻,歷久彌新

隸屬烏龍茶系的武夷巖茶以巖骨花香別具風情,而這番韻味與武夷巖茶傳統(tǒng)手工制作工藝的歷史悠久、技術高超息息相關。


武夷巖茶的加工工藝大致分為:萎凋—做青—殺青—揉捻。


其中關鍵工序在于做青,它是技術含量最高的。

通過搖青和靜置發(fā)酵交替進行,使茶葉葉緣破損,形成“綠葉紅鑲邊”。

茶人匠心,只為一杯好茶

從大學生、技術員到非遺傳承人,從科技特派員到武夷山茶產業(yè)的領頭人,劉國英為一片綠葉,傾盡一生。

每到茶香四溢的季節(jié),劉國英走農家、入茶山,向茶農傳授種茶和制茶技術。


他表示,會把真正的、核心的、實用的技術傳授給茶農。

2001年,劉國英發(fā)起了首屆武夷山民間斗茶賽,做茶人通過斗茶賽能夠互相了解別人茶葉的品質,也能夠互相交流加工制作技藝。

截至目前,武夷山市有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人、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人。


一代代武夷茶人匠心傳承、守正開新,續(xù)寫著這片“東方樹葉”新的傳奇。

來源:中共福建省委講師團 福建發(fā)布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來年茶飄香,今冬管護忙——印江梵凈山冬季茶園管護培訓會在新寨

下一頁:下關沱茶煙香系譜的鐵將軍——勝利鐵餅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